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
主要成员:
葛芦生、陈乐柱、郑诗程、方炜、胡雪峰、刘宿城、杨云虎
研究方向:
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
基本信息: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29号 电话:0555-2316595 邮编:243000 团队总人数:8
团队简介:
本团队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其中7人具有博士学位,涉及电力电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和控制理论工程等多个相关学科。围绕着“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核心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方面的研究:1)数字开关电源开发和应用;2)新能源发电及智能微电网技术的研究;3)特种电源及其应用;本团队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外专局项目1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项、马鞍山市科技局项目1项,申请国家专利6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与此同时,基于在开关电源和新能源变换等技术方面积累的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团队成员积极地将部分先进的研究成果向应用领域转化,扩大了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范围,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研项目:

1、“基于OFDM的DC-DC并联系统无线网络控制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50877001,80万元,葛芦生教授主持。 2、“集光伏准并网的混合电池储能拓扑优化及其稳定运行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51577002, 60万,胡雪峰教授主持。 3、“随机跳变-切换系统有限时间补偿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61304066,20万元,刘晓东教授排名第二。 4、“电力电子系统大信号频域近似解析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51407003, 26万,刘宿城博士主持。 5、“微电网电力电子接口的工程化大信号综合方法研究”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1508085QE97, 8万,刘宿城博士主持。 6、“计及分布参数直流微网的稳定性评估及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1708085ME106, 8万,刘晓东教授主持。 7、“电动汽车大功率高效快速充电技术研究”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项目号:KJ2016A804, 6万,刘晓东教授主持。 8、“直流微电网的能量动态均衡控制研究”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项目号:KJ2017A067 , 6万,方炜教授主持。 9、“西门子PLC传动控制系统基础软件开发与应用”,企业课题,项目号:RD13206002,15.6万,刘晓东教授主持。 10、“屏蔽门冗余电源模块研制”,企业课题,20万,方炜教授主持。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1、“超低压大电流开关功率变换器动态性能关键技术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50877001,2009.1-2011.12,32万,刘晓东教授主持。 2、“脉冲阻塞式斩波控制交交变频原理探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50707003,2008.1-2010.12,22万,郑诗程教授主持; 3、“直流微电网的暂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51277001,2013.1-2016.12,26万元,方炜教授主持。 6、“电动汽车大功率快速充电技术研究”, 国家外专局项目,项目号:W20123400001,2013.1-2013.12,4万元,刘晓东教授主持。 3、“家庭太阳能光伏电源的应用开发”,省科技厅十五攻关项目,项目号:6022010,郑诗程教授主持。 4、“光伏发电系统的柔性控制策略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2006jql086zd,郑诗程副教授主持。 7、“DC/DC功率变换器混杂切换特性分析与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1308085ME66,2013.7-2015.7,5万元,方炜教授主持。 8、“单相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用系列逆变器研究及其产业化”, 马鞍山市科技局,2013.01-2014.12, 10万元,郑诗程教授主持。 9、“低压SVG装置研发”, 企业课题, 2012.01-2013.12, 10万元, 郑诗程教授主持。 10、 “风光互补型逆变器的研发”, 企业课题, 2012.01-2013.12, 10万元, 郑诗程教授主持。 科研论文: [1] 杨云虎, 唐世庆, 朱文杰等, “单相PWM整流器的输入电流H_∞重复控制方案”[J],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6, 20(2): 21-28; [2] 胡雪峰, 王琳, 代国瑞等, “单开关高增益Boost-Sepic集成变换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8): 2018-2025; [3] 刘晓东, 胡勇, 方炜,刘雁飞. “直流微电网节点阻抗特性与系统稳定性分析”[J], 电网技术, 2015, 39(12): 3463-3469; [4] 方炜, 刘晓东, 刘宿城, 刘雁飞. “基于分段仿射模型的DC/DC变换器预测控制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3): 381-386; [5] 王智, 方炜, 刘晓东. “基于单周期控制的三相三开关PFC整流器的分析和设计”[J],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5, 34(1): 52-56; [6] W. Fang, X.D. Liu, S.C. Liu, Y.F. Liu, “A Digital Parallel Current-Mode Control Algorithm for DC-DC Converter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14, 10(4):2146-2153; [7] 刘宿城, 周雒维, 卢伟国. 通过小信号环路估计DC/DC开关变换器的大信号稳定区域[J]. 电工技术学报, 2014,29(4):63-69 [8] 刘晓东, 葛玲, 方炜,刘雁飞. “Buck-Boost 变换器线性与非线性复合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4, 18(11): 106-111; [9] W. Fang, X.D. Liu, Y.F. Liu ,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for Buck Converter Under Successive Load Current Change” [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14, 31(5):530-537; [10] 刘晓东, 李飞, 方炜,吴静,刘雁飞. “直流微网中双向直流变换器的控制”[J],电源学报, 2014, (5): 40-44; [11] 方炜,张辉,刘晓东. “无刷直流电动机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J], 电源学报, 2014, (2): 35-42; [12] 王智, 方炜, 刘晓东. “数字控制的单周期PFC整流器的设计与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21): 3423-3431; [13] 胡雪峰, 戴国瑞, 龚春英等, “一种高增益低开关应力改进交错型Boost变换器”[J], 电工技术学报, 2014, 29(12): 80-87; [14] 胡雪峰, 龚春英, 陈杰等, “一种高增益交错耦合电感直流变换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3): 380-386; [15] W. Fang, X.D. Liu, Y.F. Liu. “A New Digital Control Algorithm for Dual -Transistor Forward Converter” [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13,9(4):2074-2081; [16]Liu Sucheng*, Zhou Luowei, Lu Weiguo. Simple analytical approach to predict large-signal stability region of a closed-loop boost DC-DC converter[J]. IET Power Electronics, 2013,6(3): 488-494 [17] 韩莉, 刘晓东, 方炜. “并行电流模式控制的SR-Buck变换器的数字控制与实现”[J], 电源学报, 2013, (2):12-17. [18] 刘晓东,姜婷婷,方炜.”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0(01):54-59 [19] 方炜, 王青, 刘晓东. “DC/DC变换器的PWA模型及预测控制” [J], 电子技术应用, 2013, 39(2): 52-55; [20] 方炜, 邱亚杰, 刘晓东, 刘雁飞. “基于电容电荷平衡的Boost型变换器控制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2): 244-247; [21] 方炜, 刘晓东, 刘雁飞. “双管正激变换器的电荷平衡控制算法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 2013, 36(5): 70-74; [22]Liu Sucheng, Zhou Luowei, Lu Weiguo, Li Anxin. Analysis of near-field magnetic resonant energy coupling for high power Light-emitting diode illumin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omputation and Mathematic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2, 31(4):1246-1258 [23] 胡雪峰, 韦徵, 陈轶涵等, “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27): 142-148; [24] 胡雪峰, 龚春英, “具有高增益的双相直流变换器设计”[J], 高电压技术, 2012, 38(3): 737-742; [25] 胡雪峰, 龚春英, 陈新等, “三相T型滤波并网逆变电源的网侧电流直接控制技术”[J], 电工技术学报, 2012, 27(1): 9-16; [26] 刘晓东,姜婷婷,方炜. “DC/DC变换器平均电流自动均流并联控制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2.38(12):60-63 [27] 郑诗程,邓荣军,陈玲, “基于脉冲阻塞原理的波头连续型三相交-交变频系统研究” [J], 电工技术学报, 2012,27(5) : 149-155. [28]Liu Sucheng, Zhou Luowei, Liu Xiaodong, Lu Weiguo.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high efficiency linear power amplifie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11,98(10):1421-1432 [29] 胡雪峰, 龚春英,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直接预测控制策略及其DSP实现”[J], 电工技术学报, 2011, 26(1): 102-106; [30]郑诗程, 陈玲, 曹小虎, “基于脉冲阻塞原理的三相AC/AC系统等脉宽斩波控制” [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31(3) : 62-70. [31] 刘晓东, 罗标, 方炜, 刘雁飞. “Buck变换器负载连续跳变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 电源学报 [J], 2011, (3): 11-19. [32]刘晓东,邱亚杰,方炜等, “Boost变换器电容电荷平衡动态最优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31(5) : 63-66. [33]X.D. Liu, J. Wu, S.C. Liu, W. Fang, Y.F. Liu , “A Curr
所获荣誉:
电源创新动态
    专家智库